查看原文
其他

全国疟疾日 |不怕蚊子咬,究竟是“幸运儿”还是“倒霉蛋”?

佛山疾控
2024-09-01

今天(4月26日)我国第17个“全国疟疾日”今年的主题是“防止疟疾输入再传播,持续巩固消除成果”


疟疾,俗称“打摆子”典型症状是寒战、高热和大量出汗伴头痛、全身酸痛、乏力
反正“冷热酸”都给你尝尝就是少点“甜”


这种让人难熬的痛苦
居然有4种人可以先天性免疫
那么究竟分别是哪4种人?
这免疫到底“是福还是祸”?疾控君为您科普解答

这4种人,分别是
镰状细胞携带者
“达菲阴性”者
“蚕豆病”患者
地中海贫血患者



从现在眼光来看,这4种人实在算不得幸运儿。光看名字就知道,好几种可都是病患呀!有医学背景的朋友可能已经看出来,这些病都与红细胞有关。但是从进化角度来看,这确是笔“划算的买卖”。


为什么这些病都在红细胞上做文章,而这“病”居然还是有益的。这就涉及到疟疾的病原体“疟原虫”了。




下面这张图是教科书上疟原虫的介绍,这还只是疟原虫的前言,相当于会议时,主持人的“大家注意了,我们会议要开始啦”,还没进入正题呢,已经洋洋洒洒写了一页了。



好学的同学请仔细研读,赶时间的宝宝,我帮大家提取了三个重点:


★疟原虫种类繁多,飞禽走兽它都可以寄生,水陆空都是它的势力范围。


★可以寄生人体的疟原虫有5种,即恶性疟、间日疟、三日疟、卵形疟和诺氏疟。


★疟原虫很重要,与它相关的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都有三个了。


既然说到了诺贝尔奖,那关于获奖的原因也简单讲讲。第一位是由于发现了疟疾的病原体“疟原虫”,第二位是因为证明了按蚊是疟疾的传播媒介,第三位则是我国的科学家屠呦呦研发了特效药青蒿素。



发现了病原体,就真正弄懂了病因;找到了传播媒介,就获得了控制疟疾的关键;而研发特效药,则挽救了亿万人的生命。


请注意,这挽救亿万人不是夸张手法,是写实。来看一组数据,直到21世纪,世界人口仍约有40%生活在疟疾流行区域,非洲约有5亿人口生活在疟疾流行区,每年全球约有1亿人有疟疾临床症状,每年死于疟疾的人数超过200万。亚洲东南部,中部也是疟疾流行猖獗的地区。中南美洲仍有疟疾流行。




通过上面的介绍,我们已经知道了疟疾的典型症状、传播途径、流行范围和严重危害,而且在治疗方面还有特效药。


好消息是2020年我国实现消除疟疾目标,2021年6月30日,中国获得了世界卫生组织的无疟疾认证;而坏消息是如果不幸在国外惹了疟疾,特效药还真不是每个医院都有。



莫慌,这就附上佛山市疟疾定点医疗机构名单



另外,如果去到非洲、东南亚等疟疾流行国家,出现发热等症状要记得及时就医哦。



最后再来回答,这四种基因变异,为何都在红细胞上做文章,而携带这种基因的人到底是福还是是祸。


很明显,因为疟原虫主要寄生在人体红细胞内,疟疾的发作就是由疟原虫增殖红细胞破裂所致,这就是变异都发生在红细胞上的原因。



人类祖先一开始遭遇疟疾时,毫无招架之力,人类大量的死亡,面临这巨大的生存压力,我们迅速进化,加快血红蛋白的随机性变异,对疟原虫予以反击,这些变异都是对抗疟疾留下的“优良基因”。


对现在的我们来说,这些变异对我们却不再优良。我们用镰刀状贫血举例,其负面影响(在现代医学出现之前)在于,镰状细胞特征携带者平均寿命十分短暂,仅为23岁。


然而,在人类学家所称的“祖先环境”中,这本该是一次划算的交换。因为在此种环境中,人类寿命本来就相对较短。23年的时间足以让人类将特征遗传给50%的后代。


关于这几个基因型的详细介绍,有兴趣的读者推荐阅读《命运之痒:蚊子如何塑造人类历史》一书,这里不再赘述。



最后让我们共同努力

普及疟疾防治知识

减少输入性疟疾的风险与危害

一起记牢这个

出国防“疟”顺口溜

国内疟疾已消除,非洲输入最常见

发冷发热又出汗,及早就医把病看

恶性疟疾凶险大,延误治疗后果差

疟疾通过蚊子传,防蚊叮咬最安全

健康防范很重要,平安回家全家笑


● 宝宝一出生就要打疫苗,新手爸妈可以去哪里获取接种信息?

● 紧急提醒:这些“药材”有剧毒!老广别拿去煲汤!

 公认1类致癌物!毒性是砒霜的68倍!最爱藏在厨房,赶紧自查→

 别碰!别吃!它神似芋头却被称“广东狼毒”





佛山疾控微信团队编辑整理
供稿:传染病防制科
编辑:杜晓璇
责编:黎顺安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佛山疾控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